新闻中心

沪指4天大涨10%,IPO后市场将怎样走
添加时间:2015-11-09    阅读次数:731

  周一,沪指低开0.04%,开盘不久券商、银行股大涨,沪指迅速拉高,涨超2%;题材股萎靡,深成指、创业板走低。盘中,题材股回暖,创业板探底拉升。午盘,题材股大涨,券商股回落,银行股保持强势。沪指最高见3673.76点,创业板高见2747.8点。盘面上,两市150余股涨停,600多股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涨1.58%,涨56.85点,报3646.88点,最近4个交易日上涨近10%;深成指涨1.47%,涨179.89点,报12453.24点;创业板涨2.37%,涨63.21点,报2724.62点。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6361.84亿元,深市成交7320.33亿元。两市共成交13682亿元,较上周五增长1941亿元。

IPO重启五大亮点

1、制度的调整使得之前由于巨额打新资金冻结而导致市场波动的情况得以改善,大幅缓解打新资金的冻结压力,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稳定。

2、按照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监管职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注册制改革奠定基础。突出发行审核重点,调整发行监管方式,延续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总体思路。

3、简化小盘股(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定价发行程序,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可认为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制度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要求首发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填补回报措施。

5、强化中介机构监管,落实中介机构责任。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要求保荐机构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作出先行赔付的承诺。

IPO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对于市场普遍认为的IPO重启利空市场的说法,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对短期资本市场并无实质性影响。

  根据A股历史上曾经有的8次IPO从暂停到恢复的市场表现分析,重启IPO无论是在短期还是中期对股票市场的扰动均有限,而且指数在IPO恢复后上涨和下跌的概率均接近50%。就短期市场而言,IPO恢复的当天,平均涨幅为0.32%,最大的下跌幅度只有1.38%。从中期角度观察,1个月以后指数的平均涨幅为0.69%,最大下跌幅度也只有7.64%。

  “因此,IPO重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偏中性,冲击相对有限,其标志性意义更大,体现监管层认为市场已经恢复常态化。”

主力暴巨量释两大信号

1、IPO重启或吸引场外打新资金大幅回流。由于前期新股一上市,均出现少则翻一翻、多则高达翻十几倍的火爆行情,巨大的赚钱效应无疑大大吸引了场外资金进场。从盘面来看,低估值、高送转预期与业绩大增个股,又成为场外资金抢食主要对象。可见在IPO重启吸引场外资金进场后,低估值、低价、滞涨、高送转与业绩大增类个股,最先引起资金建仓实现大幅拉升。

2、大盘蓝筹股当前估值仍低于国际水平,且月底人民币有望纳入SDR,这让蓝筹股估值得到认可,吸引了大量打新资金进场抢食。但另一方面,本轮蓝筹股滞涨严重,远远小于创指类小盘题材股,本身就有强烈的补涨需求。在比价效应、估值洼地与国家队三季度大举建仓下,券商股落幕后银行为首的蓝筹股跟进,这释放了一场新风暴将再袭来的信号。

  在一场新风暴将再强势袭来下,接替券商暴涨的反弹龙头必将层出不穷。投资者当前不应错过券商股暴涨而遗憾,而应紧跟主流资金动向,对具有业绩大增、国家队进驻、且有年报高送转预期的品种,进行大胆调仓买入,才能迎接新一轮火爆的反弹行情。

IPO重启打开新一轮上涨序幕?

  综合来看,今天指数延续强势,两市量能相比上周五温和放大。创业板在早盘小幅跳水后也跟随主板同步走强。

  从基本面来看,周末IPO重启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对A股是重大利好,首先在目前点位重启IPO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管理层已经认可目前市场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重启IPO对市场影响并不大;第二,目前A股面临的问题就是股灾之后增量资金不愿进场,重启IPO之后,市值配售原则会迫使机构配置等额的股票资产作为打新基础,另外为抑制巨额资金参与打新,将申购时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这减缓了为参与打新而卖出所持股票的压力。

  这样看来,重启IPO将解决A股目前面临的增量资金不愿入场的问题。IPO重启,或将打开市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序幕,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逢低关注大金融相关的蓝筹股以及有高送转预期的次新股板块。

后市分析

  大盘在3000~3250点和3250~3450点区间盘整均接近20个交易日,此次大盘快速冲破3450点箱体上沿后,开启急涨模式,缺乏对3500点一带的回抽确认。IPO重启的消息,短线貌似利空,但中长线更意味着A股步入健康发展通道。建议投资者回归到价值投资上来,逢低布局收益十三五规划的蓝筹股和年报高增长的成长股。

  当前操作上,可以分两块来布局。一方面,就是关注具备高成长性预期的个股,最好结合当期热点,做一个追随策略。比如反复炒作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经济等概念。另一方面,就是关注低估值板块,沪指要继续上攻,就离不开权重蓝筹的估值修复,因而重点关注低PE的大金融板块,此外还有电力、基建等龙头股的投资机遇。